牛牛视频
牛牛视频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382个筛选结果
1 / 39页
经典传奇 2024
《经典传奇》借助《传奇故事》的经验,同时又是一档大型化的历史人文故事节目。继承《传奇故事》的人性化讲述,同时力求新的突破。内容将具有《传奇故事》“加”美国《探索》纪实的新鲜风格。节目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选题的“升级”,选题集中在重大历史问题,时代人物,动人心魄的政治军事斗争,离奇事件。选题在“传奇性”的基础上,还具有鲜明的“经典性”、“热点性”、“阶段火爆性”的特点。
澳门记忆
纪录电影《澳门记忆》,是2019年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中国唯一的一部纪录电影,将于近期精彩呈现。该片由北京道可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当代中国电视艺术制作中心联合摄制。   《澳门记忆》首次以电影影像再现了现存于葡萄牙国家档案馆的清代澳门地方档案真迹及其修复。该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久远的历史焕发出鲜活的魅力。葡萄牙书籍、档案馆及图书馆总局长、国家档案馆馆长拉萨尔达先生,澳门档案馆馆长刘芳女士、中山大学中外关系史章文钦教授,多角度多层面解读档案故事。历史档案见证着中国对澳门拥有领土和统治主权。   《澳门记忆》通过采访拍摄澳门立法会前主席曹其真女士、以及从事中葡贸易合作的青年,反映了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角色“一个平台”,体现澳门将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与葡语国家,及至欧盟国家地区间有机对接的特殊地位。现实记录呈现着澳门回归祖国的变化与成就。   该片...
水居之民
在闽南九龙江流域、中国第一座中山桥下,“船底人”围绕江面仅存的一艘500多年的“船庙”进发宫,浮家泛宅,繁衍生息。2020年12月,他们的“送王船”成为UNESCO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然而,历史没能维持水·岸的分野,船底人在拥有又失去沙洲“烧灰巷”后,一次次面临穿鞋上岸的现实。为了水居的仪式感,他们强调着“船”,全力守住进发宫。于是,庙在水上,人上岸,迎王送船成为一场有关神圣故乡的隐喻仪式。作为学术过程,我们在十多年田野调查里进行过许多口述采访,但尝试拍摄家乡的纪录片是头一遭。水与岸,记忆与现实的象征,也向我们提问:相对于留守的人,出外的我们是否还代表着亲爱的故乡?
播火192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播火1920》聚焦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的1920年,描写了中共第一位产业工人党员李中(原名李声澥),从湖南第一师范教授工人,到上海老渔阳里求教陈独秀,再到江南造船所(现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前身)做打铁工,并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积极向工人阶级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历史片段。
急诊
这是导演有关中国社会公共空间系列纪录片的继续……在中国南方的最大城市-广州一所医院的急诊室,摄制组在这前后呆十个月的时间。这是导演有关中国社会公共空间系列纪录片的继续……在中国南方的最大城市--广州的一所医院的急诊室,摄制组在这前后呆了十个月的时间,他们跟随着日夜在市区内奔走的120急救车,用镜头去遭遇各种各样的急诊故事。中国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政府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矛盾日益呈现。在急诊室,表面上离奇、荒诞的故事一一在镜头前“上演”。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不懂得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也表现出对一个健全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渴望。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孟子已经提出,理想的“大同”社会应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年,中国政府大张其鼓倡导的“和谐”社会似乎就是来源于此。社会理想的状况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活着,然后有尊严地死去。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那些允许我们拍摄普通的中国人,成片时我们没法一一再联系到他们,并征求得他们的同意。是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生存的社会,本片也将承诺不进行任何商业运作。
波比的工厂
来自尼日利亚的波比,和妻子在义乌附近开了家化妆品工厂,产品主要销往西非。新冠疫情爆发后,人员流失、观念冲突、外贸受阻,让工厂的运转困难重重。为了扭转局面,波比做了种种努力…
山水之上
· 这是一次精神漫步式访谈:西川直面镜头袒露内心,从谈北宋山水画入手,延展为对中国文化的整体反思;   · 这是一份当代人的思考指南:如何对待传统?传统与当代生活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今天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创造?我们应该如何过我们的当代生活?   · 这是一部人文艺术纪录片:一虚 一实两条线索贯穿全片,既有思想情感上的共振交流,又有对西川个人的挖掘和塑造,理性与感性互为补充。   诗人西川人文纪录片《山水之上》已于2022年6月16日上线,哔哩哔哩弹幕网、腾讯视频,搜索关键词“山水之上”,即可收看完整纪录片。【活字文化出品】
廊桥筑梦
纪录片《廊桥筑梦》历时一年多拍摄,展示中国浙江泰顺三座古廊桥从冲毁到重修的纪录,把“桥”和“人”结合起来,力图以非遗传承人、文保干部、守桥人等真实人物故事为主线,讲述人们为廊桥修复艰苦奋斗、匠心传承、互助互爱的故事,见证百年廊桥的重生。不仅突显造桥的技艺传承,更是展现世世代代民间营造与保护廊桥的精神动力,凸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凝结成一部珍贵的历史档案。
我的诗篇
生活就是艺术,人人皆有诗心。六名打工者,六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漂泊于故乡与城市之间,忙碌于幽深的矿井与轰鸣的流水线,饱经人间冷暖,同时将这样的生活化作动人的诗篇。“我的诗篇”就是写给世界的情书,来自地心深处、矿洞尽头、归乡途中、新婚之夜,来自所有诗意照进现实的时刻;而《我的诗篇》则是关于平凡世界与非凡诗意的故事,蕴含着对陌生人最深切的祝福。
先生叶连平
叶连平是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卜陈村的一名乡村教师。从教43年,94岁高龄的叶连平仍坚守在三尺讲台上。20年来,他免费给附近的留守儿童补习英语,没收过一分钱,被誉为“永不熄灭的乡村烛光”。叶连平一生无儿无女,已决定死后将遗体捐献给蚌埠医学院。叶连平说“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先生。纪录片《先生叶连平》以沉稳的纪实镜头,对准这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片中叶连平以蹒跚步伐追赶时间的生命状态触动人心。
共382条数据,当前1/39页
*
*